234 天
短期:减量化生产
受需求放缓、淘汰落后产能及建筑业提升材料效率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水泥需求与产量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中国水泥协会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水泥熟料消费量将保持在14~16亿吨的平台期,折合水泥消费量约20~22亿吨,主要用于满足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的需求。从中长期来看,“十四五”之后,我国经济将进入平稳阶段,经历一个规划周期的建设高峰,投资需求在“十五五”时期将趋于平缓,水泥市场需求下降。预计2030年我国水泥消费量约17.6亿吨,产量缩减约26%;2060年我国水泥消费量约6.8亿吨,产量缩减约71%。中国水泥协会科技发展部指出,水泥产量缩减是水泥行业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可减少68.6%的碳排放。短期内,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是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手段,也能推动行业尽早实现碳达峰。目前,错峰生产、产能置换、“能耗双控”等政策能阶段性压缩水泥供给并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原巡视员吕桂新强调,要持续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不放松去产能工作,坚持错峰生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023年3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23年度湖北省水泥生产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公告,涉及55条水泥熟料生产线,最多停窑80天。唯有坚持减量发展,推动供需平衡,确保一定的经济效益,水泥行业和企业才能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用低碳、零碳的新能源、新技术取代传统的高碳能源、高碳产业与生产方式,促进低碳能力建设。长期:加力科技创新
水泥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长期来看,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普及仍是碳减排的重要手段。2022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中提出,要针对水泥等重点工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低碳再造和数字化转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刘建华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水泥行业在节能绿色低碳等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海螺集团已建成我国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华新水泥首创水泥熟料生产与多种替代燃料利用综合技术;天津水泥院采用低碳化、智能化技术设计的槐坎南方水泥生产线,综合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表示,多年来,水泥行业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自我创新,一直在不断努力。如今水泥行业的新技术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也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水泥行业的碳减排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例如,我国使用替代能源的比例很低,每吨熟料的热能使用中,只有2%左右来自非化石燃料,而欧洲国家的替代率可达40%以上。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水泥企业在燃料替代技术方面开始了探索。安徽铜陵枞阳海螺水泥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的技术优势,建设年产30万吨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生物质燃料替代率可超过40%。一期投产后,每年可处理秸秆等生物质约15万吨,节省了原煤约4.9万吨。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展了“双供氢系统水泥窑炉烟气CO2转化利用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项目,在水电解制氢的基础上还将氢气用于与烟气中CO2反应制甲醇,计划将20%以上化石燃料替换成氢气。中国水泥协会科技发展部提示,长期来看,燃料替代技术预期能给水泥行业带来9%左右的碳减排量;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CUS技术)能实现12.9%的碳减排,预计到2030年,约5%的水泥碳排放可使用CCUS捕集。充分发挥碳价机制
水泥行业面对即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积极探索各类节能减排减碳技术的同时,研究碳交易政策、做好碳资产管理工作同样重要。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运行。根据上海环交所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04.75亿元。2022年10月,生态环境部提出,“稳妥有序地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大,具备一定的碳排放数据基础,有条件率先进入碳市场,用市场机制推进水泥行业向碳中和转型。碳交易所的目标是通过市场化的碳价去影响企业的成本,碳价越高碳排放量就会越少。部分参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碳价提升,会提高企业的成本,当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亏钱之后,就会主动减产,从而降低碳排放。目前水泥行业减碳成本较高,但随着替代燃料与CCUS规模化发展和成本下降,二氧化碳就地利用的可能性及零碳水泥的溢价都有望不断实现。中国水泥协会预测,在未来30年,每吨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成本将下降40%左右,绿氢成本下降约65%,绿色电力成本下降约60%,这都为碳中和的实现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4月3日1版《未来30年,每吨CO2的捕集封存成本将下降约40%,绿电成本下降约60% | 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 加什么减什么》中国建材报社微信小程序点击阅读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订阅《中国建材报》(含电子报)。
责编 | 张永杰
监审 | 贺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