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引导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3月30日,由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服务站、成都市预拌混凝土协会协办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现场观摩会”在青白江举办。
成都市住建局建筑建材管理处、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服务站、各区(市)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全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了活动。观摩会上对行业绿色发展进行交流学习和参观的同时,还对全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升级改造、绿色生产达标情况进行了通报,宣讲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相关政策和宣布了绿色生产达标企业名单。
大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观摩会距2019年召开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观摩会”时隔近4年,这一次观摩会的举办旨在通过学习交流探讨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规范化建设和绿色生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来自龙泉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青白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成都冶兴润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成都精准混凝土有限公司龙泉分公司等负责人分别从行业监管、企业发展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
据了解,在加强全市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绿色生产监管的基础上,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相关要求,以加强建材质量管理为重点,以“监测、监督、监管、发展”为主线,初步建立了建材供应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体系。自2022年以来,结合全市建材使用实际,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服务站采用“互联网+监管”手段,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可追溯的建材使用监管信息系统。去年10月,建材监管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形成了”管理规定+监管信息系统+纳入施工、监理企业信用评价”的建设工程材料一体化、智慧化监管体系,该体系具有建材供应管理与服务、重要建材进场使用管理与服务、建材归档管理、多维度统计分析、多系统对接一体化监管等创新功能特点,实现管理与服务一体推进。目前,已完成12类3500余个建材产品入库,极大地便利了建材供应商、建材使用单位和行政决策部门掌握全市建材供应、使用情况,为建材“建圈强链”提供了决策支持。同时,建材监管信息系统已实现与多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满足加快构建“住建一张网”的需求,实现了行业智慧监管。
据悉,截至2022年底,全市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验收的有141个,并向合格的搅拌站颁发了“绿色生产达标”标志和证书。通过严格规范的绿色生产监督和成都全域“禁现”,2022年全市水泥散装量为1455万吨,水泥散装率为85.8%,节省标煤34.43万吨,减少粉尘排放6.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36.1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62万吨,共创造社会经济综合效益9.38亿元,为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观摩会上,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管处谢利军处长在会上提出,属地要履行好监管责任做好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站指导,加大对扬尘、噪音、污染、超载、违规销售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共同维护全市混凝土行业绿色健康有序发展环境;其次企业要牢固树立规范经营、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绿色生产,做到合法经营,着眼转型升级;另外协会要发挥好桥梁作用,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广泛开展技术交流,积极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全市混凝土行业绿色健康有序发展的新格局。
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服务站站长代正才则强调,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对混凝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预拌混凝土企业要切实提升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水平。加强对未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站点的监督检查和整改指导,从标准化、工艺设计、信息化、节能环保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混凝土行业的绿色低碳生产。
记者 胡斌 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