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摘要:近年来,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也随之变化。在当代, 由于其整体性能好等优点, 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建筑。同时,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为保证其施工质量, 需要全面、 透彻地掌握其施工工艺, 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施工中。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 对大容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对其在建筑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是一种很重要的建筑材料, 近年来, 由于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 其体积也随之增加, 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施工要求, 但也给施工带来了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因为混凝土自身的特点, 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 对施工工艺的要求也较高, 如果在施工中不能很好的控制, 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等问题,因此, 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对推动工程的顺利进行, 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
与普通的混凝土相比, 混凝土的体积要大得多, 重量也要大得多, 使用的方法也要复杂得多。首先,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复杂, 施工技术要求高, 施工困难;另外,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也更为苛刻, 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另外, 在混凝土的各工序中, 还必须对混凝土的配比、 搅拌、 振捣等进行质量控制。但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巨大体积, 在施工和以后的使用中, 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对工程的安全、 稳定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中, 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和温度的变化, 一旦出现裂缝, 修补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有的时候需要重新进行, 不仅耽误了建设的进度, 还增加了投资, 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大体积混凝土及其施工特点概述
正如其名称所示,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具有更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通常, 当混凝土最小直径超过 1 米时, 我们将其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大、 结构厚、 整体强度强等显著特征, 但由于其特殊性, 其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技术含量。总的来说,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困难主要有两个:第一,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量较大, 对混凝土的配比、 搅拌、 浇筑、 振捣等工作的要求也比普通混凝土要高得多, 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控制, 保证其施工质量。其次, 大容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 其内部的水热化作用比一般混凝土要强,而且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纹, 很难进行有效的修补。
三、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在早期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一般来说, 一克的硅盐酸水泥可以产生大约 500 焦耳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面积较大, 使得其内部的水化热难以迅速、 高效地扩散, 从而导致了建筑内部温度的迅速升高。一般来说, 在 1~3 天的时间里, 水化热是最显著的,一般可以占到总热量的一半。在浇注完毕后大约 3-5 天, 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将会达到最高。随着温度的提高,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得很低, 从而引起混凝土的抗拉应力, 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当抗拉应力超过某一限度时, 很容易发生温度开裂。在水化作用下, 混凝土发生了体积变形, 其收缩机制复杂, 由于其内部水分蒸发的改变, 使其发生收缩。
四、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 混凝土原材料的优选技术
原材料是混凝土的基础, 所以在开始施工之前, 首先要选择好的原材料, 确保原材料的品质, 这样才能达到浇筑的目的。一般的水泥原料有水泥, 砂石, 添加剂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 通常选用矿渣水泥或终凝时间大于 6 小时的硅酸盐水泥, 以减少其水热化作用的不利影响。砂石和其他集料应按施工需要合理地控制粗集料的粒度, 粗集料应选用 5~40 mm 的粗集料, 细集料选用细度模数不低于2. 6、 颗粒直径不低于 0. 38 mm 的中粗砂。在添加剂的选用方面, 可以按实际情况添加粉煤灰等可以延长水泥固化时间或减少水热作用的助剂。
(二) 混凝土配合比及搅拌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不仅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 而且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所以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 其配合比的确定要符合以下几点。每一块混凝土用量不能大于 175 kg, 用量和胶质用量的比例不能大于 0. 55;在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其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 为了减轻水热化作用, 可以适当降低水泥的掺入量, 并适当提高粉煤灰、 矿渣等助剂的使用。在确定了各种材料的比例后,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合理和科学, 必须进行试验,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拌和前, 应严格按照拌和比例, 严格控制各种配料, 防止不合理的实际配比, 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混凝土搅拌中要合理地控制搅拌时间, 既要保证搅拌充分, 又要防止因搅拌过量造成的混凝土离析。搅拌时要随时注意搅拌状态, 及时加入骨料、 水和添加剂,确保搅拌质量。
(三) 混凝土浇筑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较为困难, 为了防止对成品质量造成影响, 通常采取分层或分段浇筑的方法。在正式开始施工前,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 要做好技术交底, 确保施工人员清楚地了解具体的浇注方法;另外, 要做好工地的准备工作, 按照混凝土的要求, 进行平整、 安装模板、 清除杂物, 并在模板内涂上隔离胶, 确保以后的拆除工作顺利进行。在浇筑之前, 应确保浇筑人员、 材料和设备全面到位, 以保证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分层、 分段浇筑,为了使前、 后两次浇筑混凝土能够达到较好的衔接, 必须在上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下一次浇筑。各层混凝土浇注的厚度应严格控制, 并按施工要求确定具体的控制指标。
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掺杂气体完全排出, 需要使用振动棒等振捣设备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动, 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机械结构和类型。在振捣的时候, 一定要控制好的频率, 不能太快, 也不能太慢,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通常要等到混凝土不再有气泡, 并且已经开始发浆。
(四) 温度控制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 温度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 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避免不合理的温度, 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温度控制, 在高温的条件下, 要采取遮荫、 洒水等措施, 以保证混凝土的散热、 冷却;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应采取覆盖等方法进行保温处理, 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开裂等问题, 从而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
(五) 养护管理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该进行合理的维护和管理, 既是其最后的工作,又是影响其固化后质量的关键环节。养护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湿度, 当浇筑工作结束并通过验收合格后, 就进入养护管理阶段。在混凝土养护期间, 要经常喷洒水, 防止其表层水分快速蒸发, 尤其是在夏天, 要采取覆盖措施, 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得到合理的提高。另外, 同时, 还应注意到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保证其内部和外部的温差。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它的养护周期相对较长, 一般情况下, 其润湿养护期不能少于 2 个星期, 后期施工应分层进行,直至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 20℃, 方可解除覆盖层。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已广泛用于建筑领域, 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限制, 其施工工艺较为繁琐, 技术要求也较高。在这种环境下,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必须对其技术关键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并在实际施工中加以实施, 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2成都国际砂石、尾矿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www.ssz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