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为国奔来走去的“孺子牛”,生来造福国家,死后遗物无多,精神永存。鲁迅,是革命的思想者,是跨时代的文艺作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他一生追求自由,不为外力所屈服,不为时代所摆布,被万人崇仰,给了后世青年至深的影响。
如此一位满腔热血为国鞠躬尽瘁的人物,去世后仅留下二十二根毛发,都粘在了石膏遗容上。因为鲁迅本人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其石膏遗容也成为了一级文物。那么,在制作石膏之时,又曾发生过什么事呢?
鲁迅幼时勤学刻苦,县考中榜后前往南京求学,随后转入矿物铁路学堂,学习开矿。在毕业后,鲁迅前往日本留学,喜好读哲学文艺书籍,后入仙台医学类学校,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一次,鲁迅收到日俄战争教育片的冲击,突然决意弃医从文,挽救水深火热的中国百姓。
多年来,鲁迅奔走效劳,为人民百姓的精神灌输了巨大的能量,唤醒国人的意识,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五十五岁那年,他于上海寓所内悄然离世,其死讯震惊全国。
短短四日,全国各地的人民如潮水般涌来,对他的死表示哀悼和惋惜。在安葬当天,他的送行者围成了长龙,足足有五公里之长。在出殡当天,他的灵柩上覆有一面白旗,上写"民族魂",为他抬棺的都是巴金等国家名人。
他一生给中国留下许多作品,而身上留下的原物却只有二十二根毛发,分别是二十根胡须和两根眉毛,全都落在他的石膏遗容上。
原来,在鲁迅去世当天下午,一名日本雕塑家为了吊唁他,制作了一尊石膏面模。此人名为奥田杏花,乃鲁迅生前好友,擅长雕塑,有绘画天赋。奥田杏花作下决心,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他先用凡士林在鲁迅的面庞上涂了一层,再用调配好的石膏均匀涂上,再敷上纱布,等了半个多小时。他为人技艺精湛,有这方面的才能,做起来得心应手。
面模成型后,连鲁迅的皮肤纹理都印得清清楚楚。只是,在拆下面模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石膏上竟粘上了鲁迅二十几个毛发,其中有二十根胡须,外加两根眉毛。在石膏制作完毕后,奥田杏花将其送给鲁迅家人留作纪念。
后来,上海鲁迅纪念馆建成后,鲁迅的家人捐出了石膏遗容,被工作人员放在了展览厅内,后被列人国家一级文物。
石膏遗容虽不是鲁迅的遗物,上面却有着鲁迅仅存的原物,其纪念价值可见一斑。为满足展览需求,馆内又翻制了一尊送出国外,不过上面的毛发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