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冬至
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
斗指子
太阳黄经达270°
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气候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而且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C至8°C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习
俗● 贺冬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冬至又称作“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的这一天,人们将人间最美好的祝福都“包”在饺子中,含在汤圆里,岁月赴汤蹈火,温情只增不减。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冬至过后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做到凉、暖、热三结合,即做到早起、睡前凉水洗脸,温水漱口,热水泡脚。这样就能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冬至,泡脚好日子。烧一锅开水,煮一把艾叶,倒入澡盆,好好泡泡脚,驱寒补阳气。艾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等功效。洗艾叶澡也可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如在流感盛行期间,用干艾叶烟熏30分钟,之后开窗通风,还能够有效预防流感。
防疫温馨提示
1、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保持“1米线”社交距离。注意合理膳食,保持乐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适量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2、一旦确认感染或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不要过度紧张,立即远离人群,规范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并及时向部门和公司如实报备,配合做好防疫工作。
3、少去或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密闭、密接的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4、自觉主动配合做好每日健康自我监测工作,如有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头痛咽痛、结膜炎、肌痛和呕吐腹泻等相关症状的,应及时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天气渐冷,注意添衣加被
当好自身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最后,小编祝大家冬至快乐,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