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月涌映星河
琴台舞蹁跹
近日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正式开馆
素雅为题
打造国内最大清水混凝土单体建筑
项目运用BIM技术进行全专业排版,采用定制型钢背楞WISA模板,将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无任何涂装、瓷砖等修补手段,混凝土墙面直接作为建筑饰面使用,从而形成独特的观感效果。而整个美术馆的清水混凝土使用面积更是达到7.2万平方米,创下了国内单体清水混凝土使用面积之最。
变幻为纲
移步换景的复杂双曲面“银色梯田”
行走于美术馆内部,错综复杂的空间布局与屋顶起伏变化的“棋盘”结构令人如同置身幻境,漫游其中不仅没有重复的布局、通道,甚至连空间感都完全不同,仿佛每踏出一步,身边的空间都会随之变化。
作为国内外首个地景式复杂双曲面设计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美术馆屋面的任何一个区域的曲率均不一致,正是这样变幻的效果搭配上内部空间的纵横交错,从而实现真正的“移步换景”。
为了满足整体大跨度要求的同时打造出高低起伏的山体造型,项目团队采用了形似“棋盘”的密肋梁结构,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可以确保在支撑起整个复杂双曲面屋面的同时,满足屋内空间的大跨度需求。
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与测量机器人对屋顶的3万块密肋梁的标高进行精确计算,采用多标高贝雷架平台+精准标高满堂架+双曲面模板背楞的方式,打造出复杂双曲面的屋盖结构,将如同自然山体般的造型完美呈现。
从旋转扶梯走上屋面,俯瞰美术馆,整座建筑如同一片银白色的“梯田”,蜿蜒的银色栈道与屋面的三处弧形露台相连,贯通内外,阳光下,露台与展厅的巨大落地玻璃形成对比的明暗视角,加之远处的月湖景致,只待游人于光影交错间驻足,留下艺术畅想。
机巧为形
不见“一管一线”的沉浸式艺术空间
巨大的美术馆内部,时而沿缓坡徐徐下行,时而顺长梯扶摇直上,如同走入异次元空间。然而,偌大的展馆内,不仅几乎看不到支柱横梁,甚至找不到水电管线的踪影。
其实,玄机都暗藏在了墙体里。为了不破坏建筑整体的“极简风”,带给游客沉浸式的观赏体验,项目团队将墙体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墙体本身是超大展览空间的支撑结构,其表面用于安装承载超大型展品,而其内部的“空腔”中,水电、通风、消防等各类设备线路皆埋设于此,保障美术馆的正常运转。
清水混凝土夹心层净空仅有40厘米,如何将管线密布其中,工人还能从容地抽身而出,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项目团队专门研发了一种“内置管线的空腔双墙内侧模板加固装置”,施工者即使处在夹墙外,也可以实现空腔墙内的管控。留给艺术作品和观赏者们的,是一方纯净和不被打扰的沉浸式艺术空间。
作为武汉“两江四岸”城市战略中汉江月湖片区重要的文化建筑,武汉美术馆(琴台馆)项目投用后将更加活跃湖北省及武汉市的文化环境,进一步满足市民对文化艺术生活的美好追求,吸引更多优秀艺术人才和国际知名艺术家来汉交流与合作。
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往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