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234

石膏,退烧良药,家长必看 - 知乎

石膏这味药,最初印象是来自我的母亲。小时候,母亲经常做豆腐卖给街坊邻居,那时候就知道,做豆腐要用到石膏,但是并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后来学了中医,就清楚了里面的道理。石膏经过煅烧之后,就具备了收敛之性,就可以将豆花收敛凝固成豆腐。

煅石膏有很强的收敛之性,而生石膏是退热良药,肺胃之热,一味石膏就可以药到热除。孩子容易感冒发烧,家长急得像热锅蚂蚁,其实很多时候,这味石膏就可以搞定啦。。。

生石膏的性味,记住2个字即可。一个是“辛”,一个是“寒”,石膏是“辛寒”之品。

在我们的常识里,寒的东西往往是“收引”的。比如冰块吃到肚子里,就能让胃里的气血收引凝滞,石膏并非寻常之物,石膏虽寒凉,但是石膏并不是收引之物,石膏反而具有“辛透”之性,这一点太难得了。

石膏的功效,主要有2个。

第一,石膏可以清肺胃之热,尤其擅长清肺热。比如经方里的“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等,都用到了石膏。石膏为什么可以清肺热?就是因为石膏的“辛寒”之性。

肺里面的热,有好几种思路来清。一种是“苦寒降火”的思路,比如用黄芩黄连等,把火气往下降,从大小便排出来。

还有一种常见思路,就是“宣透”的思路,比如用石膏。肺里面的热除了从大肠排,还可以从皮肤宣透出去,因为肺主皮毛。石膏的“辛寒”之性,就是把肺里面的热一路透出去,最终通过皮肤散出去。

自古以来,石膏就是透热良药,但是呢,很多医者并不敢用石膏,担心石膏的寒凉会伤阳气,很多医者在用量上往往用10g,20g,甚至有些医家用煅石膏来代替生石膏,这些做法有很大争议,直到张锡纯先生用大量的医案数据,来为石膏正本清源,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用好石膏。

张锡纯先生认为,石膏虽寒,但是也只是微寒,不用纠结石膏是不是伤阳气。而且,石膏的寒不是收引之性,石膏有辛透之性,这些寒性不会留在肺里,都跑出去了。

用好石膏的关键在于用量,石膏用量的问题,张锡纯先生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张锡纯先生认为,要想石膏退热效果好,用量要大。在他的医案里,石膏最少用量是30g,最多用到240g,并且他还特别强调,一定一定要用生石膏,万万不能用煅石膏,煅石膏毫无退热效果。

张锡纯先生的经验,我多次验证,所言诚然不虚,肺胃实热型发烧,一味石膏即可退烧。关键是石膏用量要大,至于具体用量,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定。

石膏还能除烦止渴。这个非常好理解,肺胃里的火烧起来,肯定会心烦,石膏能把上焦的火透出去,自然就能除烦;石膏能把上焦的火透出去,自然就能能止渴。

重点来谈谈石膏怎么用。

石膏在经方中的运用,比如用在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在方剂介绍中具体再谈,今天着重分享生石膏退热的经验。

小孩子容易发烧,很多家长非常担心焦虑,懂点常识的家长都清楚一个道理,其实,孩子发烧是正常的,甚至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家长还是担心烧出肺炎,烧出脑膜炎来。

确实,如果肺脏温度太高,是有一些风险的。如果避免这个风险呢?学会用好石膏,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个风险。

大家都知道,外感有很多种类型,石膏虽然能退烧,但是不能治所有类型的高烧,石膏退的是哪种类型的高热呢?肺胃实热型。说通俗点,就是肺胃里有实实在在多余的热,石膏可以把邪热透出去。

怎么确定是不是肺胃实热型呢?要做好精准的诊断,很不容易。我今天要分享我的经验,既简单又实用,普通人一学就会。

首先,要用到排除法,要排除积食型发热,看舌苔就清楚了,如果舌苔厚腻,那便是积食型发热,不能用石膏,用石膏是无效的。

其次,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可以诊断肺里面是不是有肺热:用你的手指,放到病人鼻孔前,去感受病人鼻子里呼出来的气,如果气的温度比正常人高,那就说明肺里有热。这种情况下,用石膏退热,基本不会错。

石膏具体怎么用呢?如果是肺胃实热,体表又有风寒,可以考虑用“麻杏石甘汤”。但是说实话,这种精准的辩证,普通家长很难做到,针对普通家长,我更推荐张锡纯先生的“石膏粳米汤”。

推荐阅读:米汤加一物,治感冒发烧

石膏粳米汤,就是石膏+粳米熬一碗汤,相当于就是精简版的“白虎汤”,退烧效果同样也很好。根据实际情况,石膏用量在30-90g这个相对安全用量范围内,加一把粳米,熬成汤趁热喝下即可。如果没有粳米,用普通大米代替也可。

服下石膏粳米汤后,建议加盖一床被子,目的是为了发汗,在对证的前提下,30分钟内即可出汗,汗退身凉,一场发烧就退下来了。

当然,在用石膏前,提醒大家确认这2点:

第一,看舌苔。如果是厚腻苔,石膏是无效的。

第二,看鼻子呼出来的气热不热?肺有实热的情况下,才会用石膏。

还有,能退热的只有生石膏,煅烧过后的煅石膏没有清热作用。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2成都国际砂石、尾矿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www.sszexpo.com

上海泛国展览有限公司

2019620533@qq.com

18611273069

法律信息 |隐私数据保护 | © 2021
沪ICP备20210230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