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近日,经过近72个小时连续施工,由铜陵市交投集团建设,中铁大桥局施工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北锚碇底板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至此,北锚碇底板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比计划工期提前10天。
北锚碇底板钢筋焊接。完颜亮摄
北锚碇是G3大桥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基础的圆环型结构,直径60米,壁厚1.5米,深60米,具有体量大、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地连墙是围在锚碇外面的混凝土桶,起阻隔地下水和基坑支护作用,同时也是锚碇基础结构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地连墙施工中,我们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大粒径的孤石层、透水性强的砾石层、糊轮严重的泥质砂岩层这些因素对地连墙成槽进尺造成的困难。”现场副经理李龙说介绍说,“把长达60米,重110吨的钢筋笼从在车间里‘躺着’到让它‘站起来’是另一个难点。我们采取两台大型履带吊抬吊的方法,通过紧密的配合,小心翼翼将这个庞然大物顺利的吊装、翻身到位。”
据北锚碇现场技术员刘昌也介绍,内衬自上而下采用变径结构,共有15层;底板是变截面圆形板状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C35微膨胀混凝土,通过连接钢筋与内衬连成整体。
北锚碇底板浇筑完成。丁凯摄
北锚碇底板采用边开挖边施工的方式施工,以桥轴线为分界线分两次浇筑,混凝土累计约12400立方米。外侧以地连墙墙身作为模板,与第15层内衬同步进行,中间分块处设置快易收口网作为模板并设置角钢作为收口网支撑。第15层内衬与底板同时浇筑,既提高了内衬与底板的整体性能和抗浮能力,又缩短了工期。底板浇筑完成后,将消除锚碇基坑结构的安全风险,为后续施工提供坚实保障。
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吊加导管,导管下端设置防离析装置,配合混凝土泵车施工的新工艺。各班组全力以赴、紧密配合,项目部管理人员严格遵守防疫政策,不分昼夜、不畏严寒、精心施工,实现了底板混凝土的快速、灵活浇筑,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也缩短了施工工期,为后续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后续填芯隔墙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北两岸的两个锚碇作为大桥的重要受力结构,如同力压千钧的秤砣,起到拉住整座大桥的作用,是悬索桥跨越千米的关键,底板作为锚碇基础的基座,是承受锚碇锚固系统拉索索力的关键结构。(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张明洋 完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