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每天收到免费的好信息!
搅拌站的、实验室的、开搅拌车的以及门口扫地阿姨都在围观的公众号~
[实例19]
量差某工地投诉量差,按图纸计算量与实际浇筑数量相差超过国家标准范围。
原因分析:计算配合比表观密度时只按实际表观密度计量,未乘密实系数。
纠正措施:生产配合比密度应按混凝土试验所测的表观密度乘以混凝土密实系数(一般取1.01)确定。每班每台机应抽查三车过磅复核,防止计量失控。
4、运输和泵送管理
[实例20]
司机送错工地。某搅拌运输车司机装C25混凝土送到另一工地C30。
原因分析:驾驶员填写车辆追踪表时未看清工地名称和施工单位,工作马虎大意。
纠正措施:每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必须标识清楚强度等级,驾驶员在装完混凝土后,应及时填写车辆追踪表上工程名称和施工单位,避免送错工地。调度中心应密切注意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例21]
司机运输车滚筒积水。某司机装混凝土时,滚筒内积水混凝土坍落度偏大。
原因分析:前一车在装洗泵水后,到达工地未全部用完,却未及时将滚筒内剩余水卸净,也未要求确认就装料。
纠正措施:调度中心必须控管装洗泵车水的搅拌车,在接到司机卸水确认单后才能通知装料。司机洗车后及暴雨过后,滚筒内的积水必须卸净。
[实例22]
漏料、结料。
1)某日司机在运送混凝土到工地途中,滚筒反转漏料,造成路面大面积污染。
原因分析:装车前未遵守流程规定插防反转销,造成漏料。
纠正措施:规定搅拌运输车驾驶员在装车前必须检查是否插好防反转销。
2)某日搅拌车司机运送某工地C40砼,卸料完毕未检查混凝土是否卸完,空车过磅也未察看回空重量,滚筒内剩2方带回公司。
原因分析:搅拌车驾驶员人为工作马虎大意,未按规定流程检查滚筒内混凝土卸净。
纠正措施:加强搅拌车驾驶员的质量意识培训,卸料完毕应检查滚筒内是否有积料,运输部定期抽查回厂空车重量,避免剩料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混装。
3)某日搅拌车减速机螺丝断裂,滚筒无法转动,造成混凝土凝结在滚筒内。
原因分析:减速机螺丝断裂,造成滚筒无法转动。
纠正措施:搅拌车驾驶员应做好日常车辆检查,并重点检查滚筒减速机螺丝是否上紧或有弯曲和裂痕,避免在高速转动时螺丝断裂,造成混凝土报废。
[实例23]
泵送爆管堵管。
1)某工地泵送混凝土结束,清洗混凝土管道时,采用气洗方式,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泵管管壁破裂,造成工人受伤。
原因分析:泵车自备水箱水量不足,采用水洗方式无法全部将混凝土洗出,而采用气洗方式,气洗压力是水洗压力的3倍,接在尾部的泵管管壁较薄,无法承受气洗压力而破裂,造成混凝土飞出伤人。
纠正措施:严格限制气洗方式,禁用薄旧泵管。泵管出口处的软管数量不能超过两条且弯折不宜超过90度。洗泵的水由搅拌车专门从搅拌站装满运送到现场使用。加强人员安全操作培训。
2)某工地施工十五层柱墙时,泵送时润管的水和砂浆都未能泵出,造成已发货混凝土全部退车。
原因分析:在施工十四层梁板结束后,拖泵切割环漏水严重,用水洗方式无法洗出全部混凝土,残留部分混凝土和水泥袋在管道中。
纠正措施:定期检查和更换切割环等易损配件。洗管时应先将布料杆折除分开清洗,洗管完毕必须检查水泥袋已洗出,接管前必须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5、现场施工管理
[实例24]
泵送砂浆浇入结构部位。某工地二层梁板拆模后,发现局部梁底出现反砂掉皮现象。
原因分析:泵送混凝土前使用清水和同配合比砂浆润滑管道时,将砂浆集中浇筑到梁底,由于水和砂浆混和后强度降低,而造成反砂和脱皮现象。
纠正措施:泵送混凝土前,润滑用的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注在同一处。
[实例25]
不同外加剂混用。某工程供应时配合比采用聚羧酸减水剂,而现场质检员未注意配合比中外加剂品种,当现场坍落度偏小时,按萘系减水剂调整量加入萘系减水剂8kg,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退回。
原因分析:现场质检员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足,聚羧酸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混用时不相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纠正措施:由试验室加强对现场质检员培训,不同外加剂不得混用。
[实例26]
柱子拆模脱皮。11月份某厂房一层柱施工后拆除模板,发现柱子表面混凝土脱落。
原因分析:11月份遇气温骤降,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拆模时间太早,造成表面脱层。
纠正措施:经常关注天气预报,遇天气降温时,应调整外加剂配方中缓凝成分,避免凝结时间太长。
[实例27]
混凝土路面起壳,裂缝。某日施工市政道路抗折4.5MPa,割缝一侧出现数条细长裂缝。某工地施工路面时,上部混凝土起壳,而下部混凝土还未硬化。
原因分析:路面施工完毕,割缝时间太晚,将表面已硬化的混凝土拉裂。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而表面未覆盖和浇水。
纠正措施:注意施工抹面养护,切缝时间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宜过长。
[实例28]
地面的面层起粉。某工地施工地下室面层C20混凝土,表面出现起粉现象。
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下达任务单为地下室找平层,未说明为车库耐磨地坪,配合比中掺粉煤灰占胶结材15%,出现粉煤灰上浮现象。
纠正措施:由施工方在生产计划和任务单下达时写清浇筑部位,对该部位配合比宜掺粉煤灰掺量小于8%。
[实例29]
水下桩施工堵管、断桩。水下桩施工时,由于等尾数时间长、路况差造成陷车,又无法及时施救,泵车故障未及时更换或钢筋笼卡住导管造成断桩。
原因分析:水下桩施工时,必须保证连续浇灌,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和中断时间太长。
纠正措施:水下桩施工必须准备充足车辆,泵车设备完好,保证连续供应,并制定应急措施,防止设备故障时造成断桩。
[实例30]
桩基混凝土强度偏低。某工地施工时,由于泵车堵管时正下暴雨,造成桩内流入大量雨水,桩基抽芯强度偏低,而标准养护试件强度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该桩为人工挖孔桩,芯样上部和中部强度合格,下部偏低,应是桩内有积水未抽干净造成水灰比偏大,强度降低。
纠正措施:供应人工挖孔桩时,应检查桩底水是否抽干,下暴雨时尽量避免施工桩基。
[实例31]
同条件试件强度不合格。某工程一层夹层墙柱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C35,标准养护试件强度符合要求,而同条件养护试件只达到85%。
原因分析:冬季施工的现场同条件养护试件在未达到600℃·天时就送检,而造成强度偏低。
纠正措施:要求工地加强同条件养护试件管理,记录每天平均温度和累计温度,到达要求时才能送检。
[实例32]
楼板裂缝与养护。某工地18层梁板C30泵送砼,出现表面塑性裂缝。
原因分析:当空气湿度<100%,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就会产生干缩。在浇注完混凝土后,施工人员未及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面和覆盖,并浇水养护,且外界天气炎热,高层风速很大,造成混凝土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纠正措施:加强对施工单位宣贯,针对施工班组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抹压,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尽早浇水或喷雾养护防止表面干缩,并应履盖塑料薄膜或养护毯。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搭挡风墙或遮阳篷,做好保温保湿工作。
[实例33]
外墙裂缝。某工程地下室外墙强度等级C40P10泵送施工,拆模后一个月内多条竖向贯穿裂缝,位于柱侧一米、跨中部位及开口部位下方。
原因分析:检查外墙水平筋间距达200mm,拆模后长期曝露于空气中,未及时做防水和回填。
纠正措施:墙体易于出现竖向收缩裂缝,水平筋间距宜小于150mm,墙体中部和端部300~400mm范围内水平筋间距宜为50~100mm,墙体与柱子连 接部位宜插入1500~2000mm、φ8~10mm加强筋,插入柱子200~300mm,插入边墙1200~1600mm;结构开口部位、变截面部位和 出入口部位适量增加附加筋。墙体拆模后不易养护,应采用花管喷淋保持湿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并尽快做防水和回填工作。
[实例34]
地梁承台沉缩。某工地的地梁出现沿钢筋方向沉缩裂缝。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较大,浇注后砂石等骨料密度较大的材料向下迁移,遇到钢筋阻隔,就会沿钢筋走向产生裂缝。
纠正措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浇注完毕用振捣棒振捣后,在初凝前一小时左右应再次振捣并抹平。
[实例35]
柱底烂根出现蜂窝麻面。某工程浇筑一层柱非泵送C30混凝土,拆模后在柱子底部和边角出现蜂窝麻面。
原因分析:柱子高度超过4米,钢筋较密,混凝土从顶部灌注时产生离析。
纠正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先浇筑同强度等级的砂浆垫底,然后浇筑混凝土,配合比砂率宜适当增加。
- THE END -
砼学研究所
(ID:concreter)
为了便于沟通,砼sir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入群方式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有。欢迎所有技术人员入群~
入群须知
1、本群是一个纯粹的砼行技术交流群,欢迎交流技术,禁止打广告。
2、入群请改昵称“单位名称+职位+姓名”。
3、砼行交流,贵在真诚。
砼行们都在看
······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们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2成都国际砂石、尾矿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www.ssz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