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豆腐是中国人的发明。相传是汉朝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炼丹时,炼丹的方士偶然以石膏点豆浆发明了豆腐。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豆腐是唐宋之际发明的,普遍食用豆腐则是宋代的事,宋代文人文献多有记载。
我们地质博物馆当然不会去纠结豆腐是谁发明的,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个做豆腐的石膏。
大家在市面上见到的豆腐主要有三类:卤水豆腐(北豆腐)、石膏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
这种分类方式就是根据添加的凝固剂的不同而分类的。
卤水豆腐添加的凝固剂是盐卤,是生产海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镁。
石膏豆腐添加的是石膏,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内酯豆腐添加的是葡萄糖酸-δ-内脂。
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个石膏。
一般所称石膏可泛指生石膏和硬石膏两种矿物。
生石膏为二水硫酸钙( CaSO4·2H2OCaSO_4·2H_2O ),又称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石膏,单斜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玻璃或丝绢光泽,摩氏硬度为2。
硬石膏为无水硫酸钙( CaSO4CaSO_4 ),斜方晶系,晶体为板状,摩氏硬度为3~3.5。
石膏的用途十分广泛。
可以用来制造石膏板,用于建筑及装饰,比如我们装修吊顶常用的石膏板、石膏线条。
可以用于制作模型、雕塑,学美术的应该很了解。
可以用于骨折的固定,俗称“打石膏”。
可以与用于水泥行业,作为水泥缓凝剂,不仅可以起到缓凝作用,还可以改善水泥强度、收缩性和抗腐蚀性。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个跟石膏有关的地质奇观——墨西哥奈卡“巨晶洞”。
奈卡巨晶洞(Giant Crystal Cave),位于墨西哥奇瓦瓦州奈卡镇,中文经常翻译为“奈卡水晶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里面的这些巨大的晶体并不是水晶,而是石膏,应该叫做“奈卡巨型石膏晶体洞”。
巨型石膏晶体所在的洞穴是被两个在奈卡矿工作的矿工兄弟于 2000 年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地底下290米处开挖一条新矿道。
它是一个周围围岩为石灰岩的马蹄形洞穴,宽约10米、长约30米。在这个两层楼高、5人足球场大小的洞内,形成了一百多尊巨型石膏晶体柱。大多数晶体的长度都可以达到6m,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晶体长度约12m,直径约4m,重量可达55吨!
可惜的是现在我们无法进入奈卡巨晶洞了,因为矿业公司的采矿作业已经停止,不再抽水,洞穴再次被热液充满。值得高兴的是,这些石膏晶体将在热液中继续生长,在未来的某一天,晶洞再次被打开的时候,我们将看到更加巨大的石膏晶体。
奈卡巨晶洞的详情可以通过以下的视频来了解: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2成都国际砂石、尾矿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www.ssz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