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商砼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也叫作商品混凝土。提起这一行业,很多人的印象都是脏乱差,尘土飞扬。如今,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北苑)通过智能算法开发、智能传感应用、全面数据分析,为新一代搅拌站装上了智慧大脑。本期《工业互联网小帧探》走进环保商砼生产数字化车间,看老行业如何实现新智造。
搅拌站装上智慧大脑
在青岛北苑调度指挥中心,中央大屏显示出车辆总数、在线率、站点信息、每日工作时长等各类图像和数据,实时展示车辆回站与送料情况。该中心作为车间的大脑中枢,对整个园区起到全方位数字化展示及生产运营智慧化管理作用。
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信息化技术负责人张鹏辉介绍,环保商砼生产数字化车间集成了智能卸料、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等21项行业首创技术,覆盖生产全流程,包括原材料进场的无人计量、快速检测、自动上料、智能降尘以及混凝土主要性能数据信息自动采集等。值得一提的是,车间借助数字孪生系统对园区内车辆管理、设备监控、安防管理等场景实现了孪生映射,高度还原搅拌站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工况,实现了动态监控、实时预警与精准判断,虚实结合无缝衔接,赋能园区智慧化运营管理和生产决策。
打造混凝土智造样板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满载原材料的货车驶入骨料自动取样及检测系统,无需人工干预,机器自动选择取样点、取样深度并完成样品取样。过去,抽样检查完全依赖人工,存在不准确的情况。骨料自动取样以及检测系统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可设定自动取样频次,并对样本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极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保证了取样过程的客观公正。张鹏辉表示,借助该系统,地材入场取样后的含水率、颗粒级配和MB值检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和无人化,提高地材取样效率和样品代表性,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更为质量把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在智能生产方面,车间以C10控制系统为核心,搭载的一机双控技术可节约50%的人工成本。此外,借助含水率检测、高精度自适应计量、智能卸料等技术,可彻底释放操作员双手。通过数字化升级改造,车间生产效率从原有105秒/盘提升至80秒/盘,效率提升23.8%;新产品研发周期从原有150天缩减到120天,周期缩短20%。实现了混凝土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场景互融,为混凝土企业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创新引领搅拌站数字化未来。(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赵文源/文 魏懋轩/视频)
相关链接
四新领航,微观视角呈现青岛工业互联网能级跃升之路
四新助推,青岛的工业互联网已进入产业深耕、赋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双链接工业生产设备、人与数据的数字化之手,正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创新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制造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持续进阶。
2021年,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与指导下,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聚合报网端微优势资源,联合推出轻量级原创视频栏目《工业互联网小帧探》,探访青岛数智转型标杆企业,三季节目的全网浏览量达2000万余次。
今年9月,2022《工业互联网小帧探》携虚拟IP形象小帧探升级亮相,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以及青岛市5G十佳场景示范项目和人工智能十佳场景示范项目,以微观视角生动呈现青岛工业互联网能级跃升之路,推动工赋青岛行动持续走深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