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2022年10月11日起,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站东路1号的成都站(火车北站)将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后续将进行改造施工。作为新中国首批投用的车站,成都站已然屹立70个年头,其内部一些老物件,曾吸引不少人合影打卡。
曾经的成都
看到它,就知道到家了
成都站(火车北站)内藏着许多铁路重要的历史物件,随着车站的停止营业、扩能改造,这些珍贵的物件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上世纪80、90年代,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许多抵达成都的人都会选择在成都站前打卡。其上部的‘成都’两个字,更是标志中的标志。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车站客运车间副主任张芸娣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成都站筹建新站房时需要题名,经过筹备组多方找寻,最终选择了郭沫若先生为武侯祠题字时采用的笔迹,一直使用至今。
其实,从全国铁路站名来说,大多是某某站,只有成都站是‘成都’两个字,这样的命名并不多见。据张芸娣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建火车站站名一般使用隶书,像成都站这样的站名字体并不多见。
时光荏苒,成都站始终是成都人的回忆,站房上的成都二字,也是城市中最闪亮的标志之一。
随着成都站扩能改造,成都二字也将拆除。也许你不知道它是谁书写的,但你一看到它,就知道自己到家了。张芸娣表示。
站房内静候38年
蜀国仙山见证铁路科技革新
在成都站中央大厅的二楼墙面上,静静地悬挂着一幅大型壁画,名为《蜀国仙山》。这是一幅有着38年历史的铝板丙烯壁画,春去秋来,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复兴号动车组,它见证了铁路科技的一次次革新,也记载了时代一次又一次变革。
据张芸娣介绍,1984年10月,成都站完成扩能改造,新站房交付使用,候车规模当时仅次于北京站,最多可容纳旅客7000人候车。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这幅长36米、高7.3米的大型壁画。
画面的左边,是举世瞩目的成昆铁路沿线的壮丽景色,右边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及岷江畔的二王庙、离堆、安澜索桥、南桥等名胜和富饶的川西平原,画面的远处是青城山和高耸入云的贡嘎雪山、大小凉山,近处是层层梯田和水电站。
为了烘托仙山的气韵,也使画面的四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蜀国仙山》的创作者漆德琰、符宗荣两位画家,巧妙地让层层云雾弥漫、缭绕在重峦叠嶂之间,形成了百二十里烟云连的气势,仿佛让人真正到达了烟波浩渺的仙境。
壁画由于面积大、位置高,建筑师为了纠正透视变形,把壁画的钢架设计得略向前倾。另外,由于采用陶瓷或马赛克作壁画施工困难,不易粘牢,下面又是旅客入口,一定要保证安全。经过画家与建筑师共同研究,最终决定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壁画,用经过阳极化处理的铝板分块制作,这样不仅在结构上施工方便,也更轻巧、经济和美观。
随着成都站改造施工,《蜀国仙山》也将作为铁路重要历史物件进行拆除留存,暂别成都市民。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林聪
编辑 于曼歌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2成都国际砂石、尾矿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www.ssz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