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234

瑞典因高昂电费拆除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误导!|瑞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明查|瑞典因高昂电费拆除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误导!

速览

-  网传由于电费高昂,瑞典关闭了公共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说法来源于瑞典电视台的相关报道。该报道实际内容为:瑞典蒙斯特罗斯市的市政能源公司Ålem energi受到法规、资金、人力等因素限制,拆除了该地区五个免费的公共充电站,但付费设施仍然保留。

-  这一说法的推特发布者PeterSweden曾在由英国智库战略对话研究所(ISD)主导的报告中被当作虚假信息传播者的典型案例。

事件背景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从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备受关注。据彭博社报道,丹麦海事局当地时间26日表示,俄罗斯北溪-2天然气管道在该国海域出现天然气泄漏。随后,丹麦能源署27日证实,26日丹麦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发现一个泄漏点不久,北溪-1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27日晚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

据《瑞典日报》当地时间28日报道,北溪管道存在第四处泄漏点,第四处泄漏点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在北溪-2管道上。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珍妮·拉尔森(Jenny Larsson)表示,目前四个泄漏点中有两个在瑞典专属经济区内。

有微博网友引用推特平台言论,称由于电费高昂,瑞典关闭了公共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配图中的推特原文称:在瑞典,他们现在正在拆除电动汽车的公共充电站,因为电价太高了。发布者并没有说明消息来源。

明查

瑞典公共充电站被拆?

根据原推文的信息围绕公共充电站进行检索,能找到的关联性最强的近期报道来自于瑞典电视台的新闻节目SVT Nyheter。除此之外并没有权威报道表明瑞典因高昂电费拆除公共充电设施。

SVT这条新闻的报道对象是瑞典蒙斯特罗斯市的市政能源公司Ålem energi,因资金和人力不足,Ålem energi关闭了其在蒙斯特罗斯市提供的五个免费公共充电站。此外,该公司董事会主席Håkan Sjöborg认为免费充电站竞争力过强,他希望能够吸引其他的能源公司进入蒙斯特罗斯的市场。

SVT Nyheter报道截图

Ålem energi是蒙斯特罗斯的市政企业,拥有并负责开发该市南部电网。根据瑞典议会2017年颁布的新《市政法》第二章第三项条款中的平等原则,Ålem energi已经无力继续在政府所有权的地盘上提供免费电力。因此,当地时间2022年9月13日,Ålem energi宣布关闭免费充电站,并称将在未来面向市场上的其他公司进行招标。

瑞典《市政法》中的平等原则规定,除非客观原因,市政当局和地区在收费时不能对市政当局成员进行区别对待。

除此之外,根据瑞典能源署(Energimyndigheten)在9月27日发布的声明,瑞典政府已责成瑞典能源署担任充电基础设施的国家协调机构,这意味着能源署将继续支持瑞典所有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提供充电站的位置信息。

信息发布者可信度不高

对网传说法的初始发布者PeterSweden进行背景查证,可以发现他本名为Peter Imanuelsen,是亲以色列和反穆斯林的瑞典记者,常驻英国。

在英国智库机构战略对话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 ISD)与CASM技术(CASM Technology)以及气候行动反对虚假信息联盟(Climate Action Against Disinformation alliance, CAAD)联合制作的报告《否认、欺骗、延迟:在 COP26 及以后记录和应对气候虚假信息》中,PeterSweden被认为是具有阴谋论的希特勒支持者,并且多次散布关于气候行动的虚假信息。

ISD报告将PeterSweden作为传播气候虚假信息的典型案例

《今日美国》(USA Today)的一篇关于达美航空的事实核查报道中也指明PeterSweden为假消息的信源。

USA Today报道截图

综上所述,网传由于电费高昂,瑞典关闭了公共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说法来源于瑞典电视台的相关报道。该报道实际内容为:瑞典蒙斯特罗斯市的市政能源公司Ålem energi受到法规、资金、人力等因素限制,拆除了该地区五个免费的公共充电站。网传说法属于夸大说辞,引起误导。而该信息的推特发布者PeterSweden曾多次发布虚假信息,可信度较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昂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2成都国际砂石、尾矿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www.sszexpo.com

上海泛国展览有限公司

2019620533@qq.com

18611273069

法律信息 |隐私数据保护 | © 2021
沪ICP备20210230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