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原标题:如果北京古城墙没有被拆,如今的古都北京必将惊艳世界
北京古城墙老照片
1953年的北京,兴起了一场拆除古建筑的运动,在此后的几年中,诸多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古建筑被无情地拆掉,其中有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北京外城西南角楼和景德街牌楼,也有北京古城墙和德胜门真武庙、清末大理院等历史遗迹。
在主张拆除的大军中,尤以郭沫若的呼声最为强烈,保护派则是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妻为首,但即使梁思成二人极力劝阻,也没能阻挡拆除的步伐。看着一座座牌楼被拆除,梁思成无助地说到:"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而林徽因也因为古城楼被拆除而大病一场。
北京古建被拆,梁林痛心疾首
梁思成夫妻二人都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一生都致力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很多无名的古建筑都是有他们研究鉴定后,得到了重视和保护。在1948年的平津战役开始前,梁思成曾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北京的古城墙便名列其中,使其免遭战火的摧残。
梁思成的建筑研究著作的一页
不久后,傅作义将军为了保护这座古都不受战乱侵袭,同时也是顾全大局,派出代表与我党人员谈判,最后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使得城内的诸多历史文物幸免于战火。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因为首都建设的需要,北京市政府听取了以郭沫若为首的"拆除派"的意见,然后拒绝了梁思成等人的"保护文物的同时建设北京"的方案,选择了苏联专家"将行政中心建设在内城"的方案,正是这个方案让一批数次幸免于战火的古建筑不复存在。
朝阳楼,1957年被彻底拆除
在这个"将北京建设成一个现代工业化城市"的方案指导下,自50年代初期起,内城的古建筑相继被拆除,为新时代建设"让地儿"。此后,包含古城墙在内的一大批古建筑被拆除:地安门、庆寿寺双塔1954年被拆除、中华门1956年被拆除、西南角楼1958年被拆除……
老北京时代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这句话说的就是北京的十六座古城门(楼),但是今天,这十六座城门仅仅剩下了一对半:正阳门的城楼和箭楼,以及德胜门的箭楼,其余十几座全部被拆除殆尽。
如今的正阳门
当北京古城墙被拆除的消息传来,就体弱的林徽因为此气得得了一场大病。虽然无法阻止声势浩大的拆除运动,但是梁思成等人并没有因此放弃,仍然奔走于"战场",力求能够保护下一些文物,哪怕是一座也好。
梁思成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仅仅是一些罢了。如景德街牌楼虽被拆除,但是其构件和关键的榫卯结构基本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首都博物馆建成后,这座残楼成为了第一件展品。
后来在本世纪初,相关人员将其修复重新组装,将正面重新进行彩绘,背面则保留了原貌,使后人得以能够一览古建风采。
崇文门,1965年被拆除
本在建国初期北京发展的时期里,不知多少古建筑被"连根拔起",直到七十年代初期,"拆除运动"仍然在继续。可以说,现在的北京,是建设在无数文物建筑废墟之上的城市。
历史古建,不仅仅是一座建筑
回到当年,在政府决定是否拆除古建筑时,以郭沫若为首的"拆除派"坚定地认为,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代表的是旧社会思想,是封建时代的遗存,而在古城墙上,他们认为城墙的作用是防止入侵,而在当今社会,城墙已经失去了它的原本职责,只是一堆残垣断壁罢了。
地安门,1954年被拆除
林徽因等"保护派"则认为,虽然城墙已经不再承担壁垒的作用,但是它却是一个民族抵御入侵的象征,承载了太多人的血与泪,这种非凡的意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殆尽。而且,梁思成和陈占祥还提出了一个"扁担"形的设计方案——"梁陈方案"。
这个方案是在北京城西部,建一座新城,将各种机关和行政办公地全部迁入新城区,将现有的古建筑保留下来划为旧城区,作为城市体制的古建博物馆,中间的长安街就像一根扁担,将新旧时代相连,犹如上海浦东与外滩隔江相望一般。
梁陈方案草图
可惜的是,北京政府最终没有采纳"梁陈方案",而是选择了拆除古建筑,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不断传来古建被拆的消息,梁思成每次听闻都痛心疾首。
在梁思成眼中,古建筑被人为拆除,要比毁于战火更加令人愤慨,他曾经在二战末期,极力劝告美方在轰炸日本时,避开奈良古城,使得这座古城免于战火的摧残,被日本古建筑业界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老北京"的名字,应该有一层含义是属于那些古建筑的,但是当这种含义被人为地擦除,换上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高楼大厦,"老北京"宛然成了"新北京",那些被拆除的不仅仅是百年古建,更是一个个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曾流落到月坛公园的乾元资始匾额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一个能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而这些有着百年古韵的老建筑,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人们能够放下脚步,倾听青砖红瓦之间流转的历史余音,感受一种别样的古老韵味。
保护历史文物切莫粗暴,"破坏性修复"不可取
为了保护古都风貌,北京市决定抢修残余的城墙,并整治周边环境,2015年,曾任北京文物局局长的孔繁峙提出了恢复古都城墙框架轮廓的建议,但是正如昔年林徽因所说:"再重建也只是赝品",缺乏了那一份历史沉甸甸的厚重感,还能称之为古建筑吗?
山西忻州古桥的相关报道
近些年来,我们时不时地就能在互联网上看到文物被"破坏性修复"的报道,如今年上半年曾有一则题为"山西一元代古桥修复后面目全非"的报道,这里尚且不说整个事件的对错,只说这种对文物的"破坏性修复",是不可取的。
被破坏性修复的壁画
除了忻州古桥,还曾经有过将壁画重新绘制上色,涂改得毫无历史痕迹的事件,这种美名其曰对文物的"修复",其实是赤裸裸地破坏行为,不知若是梁思成夫妻见此情景,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已经在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在今年6月北京文博发布的《我市近年来年文物保护工程成果一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市于2012年就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并且规模稳定维持在每年10亿左右。
景山寿皇殿
在《一览》中,清楚地说明了北京市的一套完整的文物保护制度和措施,古长城、正阳门城楼、金中都城墙遗址、景山寿皇殿等历史古建和遗迹已经得到了妥善有效的保护和修缮,这才是应该有的对文物保护态度。
结语
北京古建的例子,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让后来者在面对历史和发展的选择时,能够坐下来考虑周全,防止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
历史的车轮不会后退,每一件文物都是民族文化和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馈赠,他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忠实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正如张国立在《国家宝藏》中说的那样:"如果一个外国人问你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哪里,那坐落在九州大地上的数千座博物馆,就是最好的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2成都国际砂石、尾矿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www.ssz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