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天
近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珠江流域当前正在面临严峻旱情,与此同时,西江流域的限航也在进一步升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广地区砂石的砂石运输。此外住建部发布《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机制砂首次进入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也意味着,在天然砂石紧缺的市场现状下,机制砂依旧是发展趋势所在!
北涝南旱,气候异常
进入10月以来,往年都在抗旱的山西,却遇上了罕见的秋汛,而你不知道的是,在山西水灾的同时,珠江流域正在干旱。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日前表示,珠江流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面临严峻旱情,保障城乡供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始终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供水安全。
李国英10月16日主持专题会商会议时指出,今年以来,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降雨和来水均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骨干水库蓄水明显偏少,且预测今冬明春来水仍呈进一步偏少态势。对此,要未雨绸缪,提早研究并落实应对预案,牢牢守住保障供水安全的底线。
李国英强调,要坚持流域区域统筹、开源节流并重、短期长期兼顾,做到“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确保供水安全。他同时要求,立即启动并滚动实施“四预”机制,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
西江限航升级
据长洲水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布的公告显示,由于上游入库流量减少,长洲一线二线船已不满足当前运行要求,从2021年10月08日17时00分开始暂时不安排过船。
全文如下:
因电网负荷变化导致上游入库流量减少(入库流量1450m³/s,上游水位19.64米)以及下游河道疏浚河床下切,导致下游水位偏低(下游水位3.45米);根据《长洲一线二线船运行设计工作报告(45002S-001-012)》及《长洲水利枢组四线船闸联合调度规则》规定, 长洲一线二线船上下游水位差不能大于闸门设计运行水头(设计值为16.05米),目前已超过设计值,一线二线船已不满足当前运行要求,从2021年10月08日17时00分开始暂时不安排过船。 当水位满足后将及时恢复通航。
据了解,自9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已先后至少9次发布限流、限载的通知,此次限航通知的发布,也意味着珠江流域的限航再次升级!
广东砂石市场影响几何
长期以来,砂石的运输问题一直是困扰砂石行业向前发展的阻力。而水路运输由于成本最低,且最为环保节能,一直是大湾区砂石运输最主要手段。而西江流域由于水量丰富,冬季不结冰,支流众多而且分布面广,对发展航运特别有利,素有 “黄金水道” 之称。
西江黄金水道以“一干线三通道”为主骨架,干支畅通、江海直达,设施较完善的内河航道网,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
随着广西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速推进,西江内河河通航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广西砂石资源通过水运陆续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大型船舶不断通过西江黄金水道往返珠三角。
当前珠江流域的旱情形势严峻,正处于枯水期,西江航运受限,河流的水位比较低,船舶的通行能力差,只能通过吃水少、吨位小的船舶,给砂石的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之又受限电、限产影响,外来砂石输入量减少,广东又将迎来“银十”的施工旺季,本地市场砂石需求将提升,在这几方面的因素的作用下,砂石价格将有可能再次呈现暴涨的趋势。
广东河砂5年仅可采920.4万方
天然河湖砂长期以来普遍作为建设施工的优秀原材料,近年来,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天然砂开发利用被严格限制。在工程建设砂石供应高度紧张的粤港澳大湾区,河砂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为加强河湖水域保护,强化河道采砂活动监管,指导新一轮河道采砂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前段时间广东省水利发布了《广东省主要河道采砂规划总报告(2021-2025年)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广东省河砂开采规划拟定 5年可采仅为920.4万方 ,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用砂需求。
天然河砂市场供不应求,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依旧在于机制砂生产与使用, 目前,广州市正积极推进机制砂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制砂将会成为广东省缓解建设用砂供应紧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机制砂进入强制性国家标准
文章来源:网络等